党的十八大提出,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,增强农村进步活力,促进农业现代化进步。上世纪90年代开始,西部民族区域的农民也加入了民工潮,很多输出了剩余劳动力。经过20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,西部区域也呈现出农村“空心化、老龄化、妇女化”现象,致使农村劳动力结构紧急失衡,农业后继无人,农村无活力等新“三农”问题;也发生了耕地弃耕现象,导致土地浪费和环境恶化、农业生产的副业化等紧急后果。为解决 “三农”问题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产生的障碍及挑战不容忽略。而针对民族区域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专家学者的有关研究却较少,所以本文以科左后旗花灯嘎查为例进行了深入研究,对农村“空心化、老龄化、妇女化”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。
1、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剖析
科左后旗坐落于通辽东南部,辖12个苏木镇,4个农牧场辖,有455个嘎查,蒙古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。本文拟选取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,总户数为183户,总人口为667人,是纯蒙古族聚居村,也是典型的民族区域自然村,所以选其为调查对象,分别对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、性别结构、就业结构及文化结构进行了调分数查询析。
1、年龄及性别结构